即时响应、灵活机动、模块化,分布式、移动空间的PIX城市发表时间:2022-05-11 10:09 01 城市怎么办? Civilization(文明)一词,源于拉丁文“civilis”,也就是英语中的city“城市”的意思。 在西方文明早期,政治、社会都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。
现代文明的优点在于城市,弱点也在城市。 疫情来临后,这一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。 人口集中创造了海量财富,同时也成了病毒散播的温床。 但不可能因为疫情,人类重回部落时代。 面对疫情,城市怎么办? 今天的上海,几乎处于半休克状态; 今天的北京,整个城市绷紧了神经; 今天的深圳,24~48~72h核检成了生活常态; 今天的广州,各区也处于半稳定态; ………… 香港回归正常,但付出了不小代价。 对岸的台北,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为了应对疫情,每个城市都随时“夸克禁闭”。 而且一直处于被动之中,似乎没完没了。 为什么会这样,核心原因是什么? 也许不仅仅是疫情的问题,是否也要重新思考城市本身?
02 混沌城市的“均衡博弈” 面对疫情,城市怎么办? 其实不仅仅是疫情,面对各种危机,城市怎么办?
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,首先要理解城市本身,以及它的运行逻辑。 为什么城市面对疫情时应对维艰,因为城市是一个庞大要素构成的“混沌系统”,也是一个夹杂着长尾效应+二八定律构成的无标度网络。 “城市”这个混沌系统至少有6个特点:
越是节点密布的“超级城市”,越是混沌; 越是新旧规划的“历史古城”,越是复杂; 越是文化相异的“伟大城市”,越是模糊不清。 一个城市“混沌系统”,在面对新变量出现时,极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: 找不到规律➙无法预测➙预案无效➙自行演绎进化➙均衡态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情况出现: 找不到规律➙无法预测➙强加干涉➙更加混沌➙找不到规律➙无法预测➙自行演绎进化➙均衡态。 将病毒这个变量代入以上模板,也会遵循以上进程。
03 城市中的“蝴蝶效应” 城市是一个“混沌系统”,自然存在“蝴蝶效应”。
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翅膀,两周后在美国德州(State of Texas)引发一场飓风,这是蝴蝶效应在自然界的一种比喻。 在全球化时代,一只滇南古窟里的蝙蝠偷袭了一只小猪,一个月后在华尔街引发万亿震荡,这是蝴蝶效应对扁平地球的威慑。 而在一个现代城市,一个六旬老太感染上了奥密克戎,如果她喜欢打麻将,很快就能让一个城市停摆。
由于聚集原因,城市比其它空间存在更强的“蝴蝶效应”,它有以下特点:
相比于空旷乡村,城市“蝴蝶效应”更加明显。 相对于小城市的“蝴蝶效应”,大城市“蝴蝶效应”猛如飓风。 在一个超级城市,人的行为的实际后果往往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力。 很多时候,城市最后的均衡态是各种要素博弈后的产物。
人力终有穷尽,需要更多敬畏。
04 典型案例:上海 城市的形成必然演绎出“混沌体系”; “混沌体系”必然也伴随更强的“蝴蝶效应”; 那么当城市中出现疫情,治理自然非常艰难。
上海就是一个标准案列,此次疫情对它的影响无法估量。 一个极其复杂的“混沌体系”,你也很难找到“蝴蝶效应”起点。 直至今天,这个复杂的拓扑节点网络仍然处于混沌中。 原因如下:
作为一个2500万人口的复杂系统,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,风险指数极高,这正是病毒最热爱的温床,从以下要素来研究“上海样本”:
城市就像人体,人体均衡运行需要大脑的控制,更需要多样化器官,彼此自发竞争和协作。 如果城市中关键信息节点不透明公开,社会缺乏自组织能力,那么城市的均衡一旦被打破,蝴蝶效应引发更多混沌,很容易引发大型危机。 上海只是一个样本,2003年发生的非典同样如此,如果社会的一般均衡系统进入混沌状态,就有较高概率发生各种灾难。 越复杂,越脆弱。城市越大,越脆弱。
05 城市悖论:“安全-控制”二律背反 城市有这么多的人口,疫情降临**想到安全。
城市越想要安全,那越想控制更多。 但控制得越多,系统就越脆弱。 系统越是脆弱,城市就越不安全。 这是一个“安全-控制”的二律背反,放在疫情期间可以看得更清楚。
为了安全,城市管理者必然想控制城市运转。 但凡事皆有代价,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,安全控制下的城市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矫正机制,除非你天纵英明,算无遗策,一旦发生一点错误,那必然次生灾害频发。 这就是上海发生很多事情的核心原因,跟上海人有没有素质、个别大白头脑有问题这些其实全无关系,这是一个底层逻辑问题。 你看到暴露的那些真相,根据海恩法则只不过1%都不到。 城市在控制和安全之间,存在一个互相试探、博弈形成的均衡。 安全-控制的二律背反的边界曲线 城市是一个混沌体系,它的增长必然伴随着混乱,混乱中伴随着博弈,博弈最后会获得一个均衡模型。 一旦管理想获得超级安全,那么内部摩擦成本必然增长,原来的均衡模型会被打破,如果是小城市与小组织也许还能被控制,但在北上深广这样的超级城市,当管理趋近于控制社会所有资源时,边际成本也趋于无穷大,全盘计划崩溃的原因也在于此。 安全-控制边际均衡模型 安全是有边界的,因为控制是有代价的。 控制强度一旦超过平衡点,那么控制就会反噬安全。 例如有些志愿者将疫情小区的门上锁,这就是一种例子。 你表面上是在追求安全,实际上制造了更多的不安全。 另一种说法就是:解决问题的方法,不能比问题本身更糟糕。 原因在于: 安全-控制导致什么都想控制,分不清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。 安全-控制权力增大后,会吸引投机者进入中心,反过来对中心产生的影响,例如核酸检测和团购出现的腐败问题。 安全-控制本身会压制被控制对象的活力,使得受控节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既然你能解决一切问题,那我自己就躺平了。 安全-控制对象如果躺平放弃了信息反馈后,那么从次管理中心➙主管理中心➙控制中心,最后获得的是混乱信息。 安全-控制程序有自发的膨胀趋势,反噬控制程序的效率本身。 长此以往,安全-控制的效率会很差,应付危机能力会下降,直到安全-控制模型完全崩溃。 所以,城市要想获得安全,不可能完全靠控制。 还有一些人说,我们现在有强大的人工智能AI和算法,可以用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整体调控,当年计划经济之所以不成功,是因为数据还不够,控制能力太弱。 这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,不要说这些非线性产生的混沌效应,三体运动至今都没办法建立数学模型,甚至连自然e,圆周率π,混沌数δ,黄金分割Ω这样的单独个体都不知道如何得出他们的规律。
因为安全-控制是一个天然悖论,也是一个先天性的二律背反。 但城市风险指数如此之高,不去控制的话也会出现无数乱象。 那怎么办呢,难道城市一定会堕入一个安全-控制-风险-崩溃的无限轮回吗?
怎么办?要重新思考城市。
06 2022,重新思考城市 一个超级系统,都存在安全-控制-崩溃的可能。 阿西莫夫描述的《基地》,即使先进如银河帝国最终也会离散。
此次城市面对疫情时,全世界大多城市基本上是放弃了抵抗。 疫情得以稳定,最终依靠的是人体免疫系统。 在面对危机/疫情时,城市其实非常脆弱。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,才能在疫情中应付自如? 1、首先必须承认,无论人如何努力,数学如何超越,计算如何强大,绝对安全实现不了。 2、城市的核心,它存在的目的,主要是解决空间与人的关系,让人类变得更舒服。
基于以上两点,我们再参考系统论/控制论再来思考这个问题。 城市需要分散不确定性,以高效率阻断“蝴蝶效应”、以低代价稳定“混沌体系”,以小规模、小概率的形式将风险耗散掉,这样的城市具有以下特征:
在这些特征中,自组织和分布式是核心,也就是城市的“去中心化”。 未来城市是一个超级有机体,由无数多个节点连接而成,它们数量众多,各司其职,共同完成城市的日常运作。一旦发生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,这些节点会自动响应,通过自组织系统,各个节点会立即做出**判断,即便是某一个节点之间出现了问题,也不会对城市造成影响,实现自我调节。
举一个例子: 上海疫情,个体在检测核酸时有一个非常安全的检测方式。 如果城市有这样的无接触核酸检测站,它将解决很多麻烦。 PIX无人核酸检测车
因为核酸检测站是移动的,所以它的响应能力很强。人与人之间也不用密接,安全性进一步提升。完全自动化,不用大白那么辛苦。这样的移动节点也是标准化生产的,随时有新节点可以补充上来。
这就是人类需要的城市,它能即时响应变化,分布解决危机,自动处理问题,模块阻挡疫情,很好的解决了人与空间的关系。
除此之外,还有无人配送、无人转运、无人清扫以及无人移动方舱。 PIX无人配送车
这些无人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为市民提供“无接触服务”。 各类无人移动空间运行场景
07 移动空间与“超级城市” 以上案例提供了参考方向,疫情也逼着人类要重新思考。 不能老是一出现危机,城市就成了首要被攻击对象。
城市虽然是固定的,但空间可以移动起来。 如果人不能流动,那可以让空间流动起来(疫情)。 城市不一定就是固态的,也可以是液态的。 城市不一定是钢筋混凝土,也可以是乐高插件。 城市不一定是僵化的,也可让城市活起来。 城市不一定是无感的,也可以自我响应。
这样的城市才是未来城市,这样的未来城市才可能是超级城市。 上海次生灾害频发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: 外卖小哥并不能顺畅传递; 京东快递也不能顺利进入。 因为人与空间出现了矛盾,这是非常核心的底层逻辑。如果让⽣活、⼯作、娱乐空间构建在“移动空间”上,空间将变成可共享、可配置和可连接的。那么整个城市不再僵化,可以移动起来的,就可以化解很多难题。 一个“移动”起来的城市才是未来城市,才能成为“超级城市”。 静态空间是恒定的,是有限的。 动态空间可以扩大,直至无限。 那“移动空间”从何而来?自动驾驶提供了**的解决方案。
08 超级城市,需要超级底盘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,自动驾驶是一种革命性思考。 它代表着城市的文明新途,是重构未来超级城市的基石。 自动驾驶并不仅只是解决个人出行的问题,也不只是多了一款能同燃油车媲美的新车。
自动驾驶带来城市空间的重新布局; 自动驾驶创造了更多的平行空间; 自动驾驶将线性时间切换为功能模块; 自动驾驶将让一座城市活起来;
所以,每一个手握自动驾驶盘的人,在引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。 100年前,汽⻋的普及塑造了现代城市。但今天是否能满⾜数⼗亿⼈的资源需求?事实是⼤多数城市功能正在退化,摩天楼、⽴交桥并不能掩盖更⻓的通勤时间、更⾼的租⾦、更少的机会。 上世纪60年代,被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团体Archigram提出了The Plug-in City(插件城市)的科学构想,给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。今天,随着⾃动驾驶技术的⽇渐成熟,改变城市的时候到了。
深受Archigram启发的⾃动驾驶企业PIX Moving,它将自己视为“城市底盘”,希望成为未来城市运转的基石。 PIX Moving 超级底盘及产品矩阵
PIX Moving 的目标如下: 1、围绕城市的本质——空间与⼈,构建全新城市模型。 2、基于 PIX移动空间,以⾃适应城市为⽬标,改良人与空间的关系,推动城市可持续增⻓。 3、构建移动空间,空间将变成可共享、可配置和可连接。 4、建立⼀个“响应式”城市:反应灵敏,以⼈为本,抵抗危机。
这并非只是一个设想,PIX专有的 Ultra Skateboard 超级底盘,具备L4⾃动驾驶能⼒,在超级底盘基础上构建的移动空间,可以快速开发出⾏、⽣活、 娱乐、商业应⽤。过去⼀年中,PIX 携⼿全球各个场景⽅、⾏业领袖打造了28款⻋型,覆盖了⽆⼈配送、⽆⼈物流⻋、⽆⼈清扫、⽆⼈农业等23个多样化商业场景,其中也包含移动咖啡吧、移动果汁吧、⽣鲜售卖、移动拉⾯⻋等⽣活服务应⽤。 PIX实车运行图 PIX多场景应用 PIX CEO喻川谈到:每个“移动空间”都可插⼊到由⽹架形成的空间结构,超级底盘和电梯可以在⽔平和垂直⽅向上运输模块化“移动空间”,让空间具备⾃主移动性,才真正实现空间资源的可配置、可共享,使市⺠可以参与城市的设计,城市变得就像⼀个可以不断地建造和重建⾃⼰的巨型有机体。
这是一个超级城市的构想,当然,它需要一个超级底盘。 “移动空间”的设想似乎非常未来,也非常科幻。 但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未来城市,“超级底盘”的设想其实完美且简约,没有那么复杂。
20世纪以来,城市已经经历过太多危机,特别是这次疫情,需要要思考更深远的城市未来。 重建城市,城市亟待再⼀次变⾰。
09 当前,一起解决“城市疫情” 面对疫情,城市现在怎么办? 这是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难题。 作为个人,我们戴好口罩准备物资努力工作。 作为企业,也可以像PIX一样提出可能性的解决方案。
相信疫情总会过去,但城市一定还有更多危机。 我们不能每次像现在这样,付出如此惨重代价。 今天的大城市,很多时候像一个僵化且呆板的巨人。 那么如何构建未来城市,最终需要共同思考。 即时响应、灵活机动、模块化,分布式、移动空间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2017年世界城市⽇,联合国⼈居署发布《基多宣⾔》:城市应该成为⼀个开放的系统——空间可渗透,不预设叙事⽅式和完整的建筑形式,这样的城市将是⼀个空间物理意义上的⺠主城。
疫情过后,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思考,中国的北上深广,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城市? 声明:此篇为杰品惠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bilish.com/h-nd-2458.html
下一篇生活物资储备清单
|